娱乐资讯
2023年,高叶、魏大勋崭露头角,陈都灵、丞磊受瞩目,成为备受关注的配角演员
人气:125 发布时间:2024-01-02 22:08:28
在不论是现实主义题材的《狂飙》,还是文学性极强的悬疑题材《漫长的季节》,甚至在一直以来承载流量的古偶、现偶中,配角们都展现出极强的整体存在感,有些甚至热度反超了主演。
这些“优等生”包括高叶、蒋奇明、陈都灵、魏大勋等,其中一些人突破了职业生涯的瓶颈,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而另一些人则通过“一角成名”,搅动了新生代演员的格局。
那些轰轰烈烈的“上桌”、“掀桌”讨论,促成了演员和观众的共同觉醒。过去一年中,对配角的关注不断验证,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固化的影视创作思维。
当黄瓜TV官网进入讨论“配角出圈”的时候,实际上正在探讨影视行业的变革和升级。
2023年,哪些配角将成为焦点?
此前,搜狐娱乐发布了《2023国产剧出圈配角》评选。历时三天,共收到3049次投票。结果显示,《长月烬明》中的陈都灵、《长相思》中的檀健次、《云之羽》中的丞磊、卢昱晓、田嘉瑞,以及《宁安如梦》中的周峻纬,都获得了大批观众和粉丝的认可。
当然,投票只是一个维度。
配角的出圈程度也体现在演员的热度、话题度,以及商务和剧本邀约上,这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演员的职业发展。
陈都灵在《长月烬明》、《莲花楼》、《云之羽》播出后,已经官宣了8个商务合作;檀健次在《长相思》播出后仅四个月内,新增商务代言达到13个;魏大勋凭借《我的人间烟火》吸粉,限时杂志销量破9万,已经达到了高水平的流量。
高叶在《狂飙》之后正式宣布参与的第一部大剧是《正当防卫》,该剧由李云亮导演、贾东岩编剧,高叶将担任领衔主演。与此同时,丞磊则通过在《云之羽》中出演男二角色成功跃升,从短剧男主升级为大IP改编剧《锦月如歌》的男主角。此外,卢昱晓将在正午新剧《小巷人家》中出演主角,与实力派演员闫妮、李光洁、蒋欣搭档演绎精彩故事。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个演员是否能够成功出圈,有许多不同的衡量标准。
编剧徐某告诉搜狐娱乐,他从《狂飙》中获得了很多对配角塑造的启示。“因为我主要关注的是2023年现实主义创作,尤其是《狂飙》。当时我正在创作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剧本,通过观看《狂飙》学到了一些技巧,包括如何在单场戏中注入新意,以及如何刻画人物之间关系的变化。”
在《宁安如梦》播出之前,很少有人能预料到中插广告竟然能让一个演员成功出圈。
“黄瓜TV官网进入公司内部曾经就《宁安如梦》中王星越的中插广告的成功举行过会议。在培训时,黄瓜TV官网进入也内部表扬了这一成功的商务策略。”制片人Alex透露。
12月份开播的《鸣龙少年》由丁黑执导,张若昀主演,以其高品质备受观众瞩目。然而,剧集播出后,群像塑造备受关注,特别是主角团之一的李燃和配角沈耀的故事线引起了众多圈层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沈耀这个病娇学霸的角色成功吸引了观众,这实际上超出了编剧陈舒的预期。“在编剧团队创作过程中,黄瓜TV官网进入确实期望沈耀这个角色会有一些吸引力,但播出后的反应真的出乎意料,因为这个角色的设定相当极端,而且他是一个家庭条件优渥的学霸,黄瓜TV官网进入担心观众无法共情。”
在《鸣龙少年》的故事中,主线是雷鸣和桑夏带领11班度过高三最后一年,没有太多篇幅用来叙述“桃李班一哥沈耀”的故事。“但我个人认为,就像沈耀这个名字一样,他出现的每一部分都有一些独特的闪耀。”陈舒补充说。
看到剧迷质问编剧为何沈耀的戏份少、年级第一被降,她“反而挺开心的”。“说明真的有观众在关注沈耀,心疼沈耀吧。作为编剧,观众心疼你的角色,任何一个角色,对黄瓜TV官网进入来说都是有点成就感的。谢谢大家的心疼。”
配角出圈,有玄学?
很多人把一些配角的出圈归结为“玄学”。
但在影视行业诸多“玄学”背后,总能挖掘出深层次的缘由。
总结来说,不外乎是剧本人设、演员努力、观众赏识三者结合形成的的天时地利人和。
通常情况下,内容层面上的剧情和角色是一体的。正如《狂飙》大爆得益于一众演员的精心演绎,默默钻研角色的好演员也需依靠剧集爆火才能被看见。
在和搜狐娱乐对话的9位业内人士中,只有一位编剧觉得“爆款和配角出圈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她以今年一部现偶剧为例,反驳了“爆款加成”一说。
更多的制片人、编剧、宣传们认为,配角出圈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剧集大爆。
“90%是有联系的。首先如果剧不爆,配角也几乎不存在大范围出圈的可能性。”制片人阿禾说道。
剧宣沈沈今年深度参与了某爆款剧的宣发。出于工作原因,他对“配角上桌”这个新现象格外关注。“大爆的项目,配角多多少少都是能吃到项目红利的,不用强营销,就会自然而然出圈。”
有了过硬的内容文本,好的演员就能有的放矢,发挥优势。比如靠《狂飙》一炮而红的高叶,《漫长的季节》里贡献了多处高光表演的蒋奇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叶、蒋奇明更贴近传统意义上的“爆红”——一如此前出圈的《开端》“锅姨”刘丹、《知否》里父亲配享太庙的“大娘子”刘琳,他们凭借演技,把戏份不多但功能性明确的角色,演绎得更加极致化、标签化,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演员刘琳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努力用一颗真诚的心贴近角色的心灵境界,真诚就像绿洲,我也希望自己能永远保持这片‘真诚’的绿洲。”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出彩的配角,往往能用点滴的生活片段来讲好故事,让平凡的小角色熠熠生辉,最终被观众看到。
类似的情况,年年都有。
但并不是每一年都会被赋予“配角元年”的标签。
“像《长相思》这样的剧,主创是对每个角色有精心雕琢的。但今年出圈的配角都是大家在往主角身上努力,配角出圈并不是因为导演、编剧、制片人精心雕琢,反而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编剧贺奈总结道。
正如编剧所言,让大众津津乐道于“配角元年”的真正原因,在于那些意料之外的出圈方式。
在《长月烬明》中,叶冰裳因其角色的“超前的精神状态”和相对“更正常的三观”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而在《我的人间烟火》中,魏大勋扮演的孟宴臣,以及《宁安如梦》中的张遮和燕临,都表现得格外出彩。
令人意外的是,用力过猛的主演反而让这些配角成为极度外化表演的受益者。
制片人齐二反问:“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这儿上桌的配角,在更高级的桌子上平平无奇呢?”
在这两次重组过程中,演员通过他们的表演对纸片人角色进行了解释性的重组,观众则在观看剧集时再次重构这些角色。
“配角不能只是一个工具。没有思想、提线木偶般的配角是很难被看到的。至于好的配角,在设计人物时会加入很多小心思,变好、变坏都有充足的动机。” 制片人赵可透露道,她听说在今年某大热项目中,出圈的女配演员重新为自己的角色撰写了小传,为角色的行为动机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在赵可看来,演员真正代入角色的表现,就是在剧本写的因果关系不甚明确的时候,自己去丰富这个故事。通过加入微小的动作、眼神等细节,他们能够增加角色的“明艳度”,同时将内心想法传递给观众。
编剧碗碗也同意这种观点。她认为,在配角出圈事件中编剧的作用仅占20%。各种因素中,演员的认知和表现能占60%以上,其余10-20%则靠服化道、导演和编剧的共同努力。尽管编剧只占20%,但如果演员的表现不佳,即使人物塑造得再完美,角色也难以出圈。
主角,名副其实地享受着最多的关注度。无论是在戏剧结构中还是在戏外宣传中,主角都处于主导地位。然而,配角往往被忽视。
得不到宣传关注的配角在营销上通常较为薄弱。但是,以今年为节点,这些出彩的配角们可以通过“同人文”获得新的机会,大放异彩。
在B站上,相关的二次创作视频多带有“挣脱世界观掌控”、“被夺取气运的主角”、“NPC的自我意识觉醒”等字样。
今年受到大规模认可的配角都成功脱离了原作者的束缚,拥有了自己独特的灵魂。“角色有了自己的生命力,那种感觉是扑面而来的。”编剧理理表示。
在导演、编剧、剪辑等方面都被全方位压制的配角,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成功“挣脱”束缚,走到了观众面前。
相应地,观众也不再局限于“荧幕喂什么,观众吃什么”的思维习惯,拥有了更强烈的自主意识。
可以说,观众是促成配角出圈的关键。“原本黄瓜TV官网进入写一个故事,是希望带领观众去跟随主角理解他的成长的,但是现在黄瓜TV官网进入会发现观众其实没有这个耐心,反而更迅速地投入在戏剧技法上作为‘扁平人物’的配角,与他们形成共鸣。”编剧理理感慨道,这是现代观众对故事文本参与度提高的必然现象。
制片人齐二认为,这种现象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有关。“从宏观角度来看,这涉及到许多社会学因素;从微观角度来看,是因为疫情期间制作的影视作品与如今大众已经重新获得自由的状态在精神层面无法匹配。”
换句话说,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与影视产业仍然滞后的生产水平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
在观众拥有话语和选择权之后,那些脱离大众的创作者已经跟不上大家的精神状态和表达欲望。
未来是否会变得更好呢?
观众的审美开始凌驾于部分创作者之上,那些创作者又该如何应对?
编剧碗碗认为,对于一个独立的编剧来说,这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我一直认为编剧不能忽视对配角人物的表达,有时我也喜欢为我的配角创造深刻的形象。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生命线,将配角写得有趣,把主角写得更真实。”
编剧徐某承认,2023年配角的崛起影响了她的观点,并改变了她的创作方式。“之前我一直认为配角主要服务于主角,但后来我发现在这个层面之上,配角需要更具真实性和深度。如果配角拥有独立的血肉和认知,也能为整个剧集增添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近年来,配角在影视圈逐渐崭露头角,引发了一场“流量瀑布”的热潮,为整个行业带来了积极的思考。
传统的众星捧月模式逐渐过时,不仅演员们重新审视自己在剧中的位置,就连创作者们也开始重新思考“番位”和“戏路”。
艺人宣传代表Naomi透露,某爆款剧的配角出圈后,她所管理的艺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艺人们对待剧本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仅仅追求主演的位置,而更愿意挑选更好的项目。
以某S+级古装剧为例,原定的男配因档期冲突离开,艺人们纷纷表达接演的兴趣。这种转变让制片人和创作者们感到惊喜,同时也反映出演员们对于角色的更积极参与。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演员选择降低番位去演大剧配角,而这并不会直接体现在片酬上。制片人Alex指出,虽然配角红利对演员的片酬并没有带来明显提升,但那些能够克服心理压力,踏实演好角色的演员是值得鼓励的。
然而,配角出圈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主创开始变得极端,某些剧的主角设置更加极端,导致一些编剧在创作时受到限制。演员们也开始担心配角的戏份是否会盖过主角,导致一些剧本被修改。
一些制片人也面临着挑战,尤其是在选择合适的演员时。项目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演员的知名度,还需要考虑到演员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并表达角色,以及在整个剧组中的氛围是否合适。
总的来说,配角出圈虽然给演员和创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思考,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影响。在这个变化的时代,整个影视行业都需要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思维去面对这些变化。
有趣的是,赵可的一位制片人朋友的项目,正因为发生了“配角出圈”事件,今年却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在赵可看来,拥有高人气的配角应该是因为得到了大量的关注和热议,但这位朋友却感到苦恼。“他原本认为,在预热宣传期,官方宣传的重点肯定会放在男女主角身上,但现在却发现配角一个个都比主角更受欢迎,这让他头疼不已。他在思考,到底应该如何进行营销?是该给配角加大宣传力度?分配多少预算用于宣传?无论怎么选择,都会招来粉丝的反对,最后都会被指责。”
理解了朋友的困扰后,赵可也产生了新的想法。
“如果在我的项目拍摄期间,因为其他戏爆红了,那我肯定会心怀感激,感谢老天爷赐予这份好运;但如果在我的戏播出期间,配角一个个都红了起来,那我可能只能默默地在互联网上祈祷了。”